第(1/3)页 陆文渊手轻搓茄身,这是资深爱好者喜欢做的“醒茄”动作。 用体温让烟叶轻微升温。 或者将雪茄放在常温环境中静置片刻,来改善燃烧条件。 然后用特制的剪刀“剪口”。 其实这个剪口都很有讲究。剪口是为了确保空气流通,可是如果过深或过浅,会影响点燃效率。 然后他才用雪茄专用火柴来点雪茄。 程时和伊万诺夫知道这是个很考验经验和耐心的活,所以都默默看着他操作。 雪茄雪茄由茄芯、茄套和茄衣三层组成,且完全由天然烟叶手工卷制。 而茄芯通常由多片烟叶交错堆叠,密度较大,空气流通性差,导致热量传导较慢,需要足够时间让烟叶从外到内均匀受热。 优质雪茄的烟叶还要发酵和陈化处理,使得含水量保持在12%-14%。不然过干易裂,过湿则难以点燃。 可是这个湿度也意味着点燃时需要更多热量驱散水分。 天然烟叶中中含有糖分、植物纤维和水分,点燃时不仅需要点燃烟叶表面,还需让内部纤维和糖分充分碳化,形成稳定的燃烧层。 缓慢点燃的核心是让雪茄从头部开始形成均匀的“燃烧环”,确保每一层烟叶都能逐步释放木香、皮革、坚果味等香气。 若点燃时间不足,内部烟叶未完全点燃,会导致后续燃烧不均匀比如“斜烧”,甚至中途熄灭,就要不停的重新点烟。 若点燃过快,用大火猛烤,会导致雪茄头部瞬间碳化,内部烟叶未充分点燃,此时吸食会产生大量辛辣的烟气、焦苦味,且燃烧面不规则,影响后续吸食的层次感。 陆文渊的手法熟练,火焰与雪茄头部保持约2-3厘米距离,缓慢旋转雪茄,让头部均匀受热,花费了差不多1分钟。 直至茄衣边缘呈棕色、内部烟叶微微冒烟,才递给伊万诺夫。 一切都控制得恰到好处,一看就是常做这件事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