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伦敦桥东侧的市政大厅里,英国“政府投资基金”管理委员会正式投票表决第一批投资项目。 是的,在管理委员会反复研究、争吵了几个月之后,依旧无法决定投资领域和投资额。 每个委员说得都很有道理,但又无法达成一致。 最终,委员会主席康纳·马利克爵士向议会建议,公开接受申请,并由管理委员会投票决定基金的投资方案。 实际上,政府投资基金这种东西对于信息闭塞的18世纪完全不适用。 工业化的技术走向尚不明朗,政府将大量资金集中起来砸一个项目,一旦决策出错,损失将非常惨重。 这种情况下,还是交由市场来引导投资才是最合适的。就如同历史上出现过的那样。 你说法国? 那可是开了挂的,保证投资方向绝对不会错。所以投资越集中,金额越高,收效就会越大。 而这却是其他国家无法复刻的。 但法国迅猛的发展势头,又很难不让某些国家生出模仿的心思来。 周围乐声响起,马利克爵士先上台做了一番开场白,无外乎大不列颠的明天将无比辉煌之类,而后向助手示意: “现在,我们开始对投资申请进行投票。” 他的助手上台,拿起第一份申请: “伯明翰科瓦克钢铁公司申请救济性投资,15万英镑……” 他随即将申请书念完。 内容大概就是科瓦克钢铁公司说自己经营情况良好,但因遭到荷兰人恶意抛售,导致股价崩盘,现在面临资不抵债的局面。 如果政府投资,三四年就能收回成本开始盈利。或者直接由政府投资基金控股公司也行。 管理委员会的14名委员小声议论一番——其实关于申请的项目他们早就讨论过无数遍了,但样子还是要做一下的——接着有人举起了手。 马利克爵士高声道: “6票赞成,8票反对,申请未通过。” 台下的科瓦克钢铁公司的几名股东当即愣住,眼眶瞬间变红。 这是他们最后的机会,得不到投资的话,大概率会破产。 当然,管理委员会的逻辑也是对的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