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听了沮授的汇报,袁叙心中默默计算了一番,最多可以多征兵两万人,加上原本南郡一万二千的兵马,那就是目前可以最多养三万二千人。 袁叙思索后,下令道:“从明天开始征兵。” 沮授问道:“敢问主公,征兵多少?” 袁叙说道:“两万人。” 沮授眉头一皱道:“主公,如果征兵两万的话,这多少有点穷兵黩武。” 袁叙没有把来年要讨伐董卓的事透露出来,所以沮授并不理解袁叙为什么要大规模征兵,给南郡财政增加负担。 袁叙只是解释道:“我袁叙想要的荆州是一个完全听命于我袁叙的荆州,而不是一个出现多种声音的荆州。” “我袁叙不是王睿,我不允许眼中有一粒沙子。” 沮授一听就明白了,袁叙这是打算动兵戈,拿下整个荆州。 但沮授觉得袁叙初到荆州,妄动兵戈的话,恐怕对袁叙掌握荆州会有所不利。 于是沮授反对道:“主公,属下建议先礼后兵,先收荆州四大家族于麾下,掌握了士族舆论,威逼利诱下缓缓盘食剩下的几个郡。” “这样一来,方能兵不血刃,和平拿下荆州。” 袁叙这次没有赞同沮授的意见,说道:“公与你说得虽然也有道理,但是没有强大的兵力为基础,如何收四大家族,威逼利诱剩下的五郡。” “兵是一定要征,只有手中有兵,这样才能有保证。” “而且我袁叙拿的圣旨是平定五溪蛮夷。” “我有这个理由正大光明地征兵,谁敢说三道四。” 沮授还是不同意征兵两万,又说出了另一个理由道:“可是如果征兵两万,这极大增加了财政压力,授恐怕会让荆州百姓心有不安。” 在古代,人口是十分重要的。 人口多,就意味着兵源多;人口多,也意味收上来的赋税也多。 打仗,打得就是综合国力。 勇冠三军的猛将和计策百出的谋士,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后盾提供兵马、粮食,武器,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。 勇如项羽,最后也自刎乌江;智如诸葛亮,最后也秋风五丈原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