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8 劝说-《裙下名器》
第(1/3)页
秋风烈烈潜入,寒霜一夜之间笼住皇城,几只飞鸟在空中盘旋而过,羽翼似比昨日又丰厚许多。
赵挽站在窗前望向灰白的天空,一片落叶被风卷起,抖落在木制的窗棱上,簌簌落下。
四下静寂,没有人敢多说一句话。纵是来伺候晚膳的汤小料也只是噤着声站在一边,低敛着眉梢大气都不敢喘一下。
宁思沅望着他出神的样子,思忖片刻,走到他面前拉了拉他的袖口:“皇上,我不同意你亲自率兵前往北地。”
他听闻是她的声音,眉头略略有些舒展,脸上的阴郁却未能减少几分。“可是我终归放心不下阿洗,苏家只余他一条命脉,若是有个三长两短,我怎么对得起辅佐父皇战死疆场的姑丈和身在寺庙苦守青灯的姑母?”
他终究是重情义的人,世人都叹皇家无情,兄弟父子残杀不休,他登基之前的事她并不多知,虽有言君王凉薄,可她偏偏看到了他对表弟的深情厚谊。“兰若上人也曾说过,王爷在二十四岁这年有一场大劫,既是大劫,经历过后便是大福大贵,由此可想并不会有什么性命之虞。可你又怎么能保证自己足以平安归来呢?”
赵挽看她脸上真真切切的担忧,不禁安慰道:“朕自有上苍保佑,身为天子,怎会败在乱臣贼子兵下?想必出征后定能够化险为夷、大获全胜。”
宁思沅却明白这不过是古人的开解方式,当初也是学过历史的人,死在刀刃之下的皇帝何其多也?偏偏她不能点破,否则灭了他的信念,不战而败亦是可能。满朝文武频频上书劝说他,他都决心坚定,她这种不善言谈的人更是想不出任何关乎朝政的阻拦手段,但她也明白,一旦一国之君出了事,将政局动荡,国祚不长,民不得安,她必须尽其所能劝住他。
这些法子说不通,她只好换了新的说辞:“我在宫中失了庇护,你可曾想过一旦出征,我会面临怎样的境遇?”
“朕会嘱托安芸让她保你护你,再赐你龙牌保你性命,必要时可以救你一命。还有简之,朕并不打算带他作为随行军医,留待宫中照顾你便好。”
宁思沅轻笑一声:“皇上缘何如此信任安妃?她如今腹中无子,我却怀着龙种,不论是她也好,还是其他宫人也好,一旦想要加害于我,岂不是更加便利?况且安尚书在朝中声名显赫,皇上予以重用,更不会轻易疏远安妃。凡是四品以上妃嫔,兄父皆为权臣贵戚,唯独我一个人命如草芥!要说宁秋水,若是得了机会,说不定第一个谋反的人便是他了,皇上不在之时,他又怎会顾及父女之情?”
“朕此番行军并不会抽走全部兵力,相比之下,皇城守卫只增不减,天子之威不容来犯,谋逆之事实属多虑。代政之人为朕之皇叔,在朝中素有威仪。身体虽老迈,头脑却不减当年,况家中三位长子都相继早卒,只剩一个过继过去的五岁幼子,目不识丁。老皇叔,是朕最信得过的人。”
唉,她真是一点也说不过他!
她连那些文绉绉的措辞都用不上了,直接开始大白话:“那你赶紧去吧,为了一个苏悔初你连江山都敢放在一边,你们才是真爱吧?其实我在你心里连苏悔初半根头发都抵不过,京中一旦出事,我们母子一个都保不住!不光是我,你宫里那两个女人的孩子都保不住,你连个后都没有!连给你烧纸的都没有!”
她真是后悔,这几个月来为了让自己心平气和,读了不少古籍,觉得这样子可以更了解这群古人的想法,让他们的脑回路更加接近,也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异常。可是真正吵架拌嘴还是她的大白话占优势,想说什么说什么,他说四个字成语的功夫她能秃噜出来一大串,简直过瘾!
赵挽:“……”
古往今来能当着皇帝的面大谈其生死的妃嫔估计也是屈指可数,她在心里自嘲,所做的大逆不道之事又多了一件。
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