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朱棣脑海已然混沌,只下意识的听令将那块儿玉捧了起来。 然后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朱元璋话中含义。 他猛地抬头,瞳孔巨震。 “爹……” 朱元璋却好似不知自己方才随口抛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炸弹,竟像是个老顽童一样促狭的又问他。 “瞧瞧玉玺上那几个字,觉着哪一个写的最好?” 朱棣向来是习惯了听从朱元璋的话的,闻言条件反射的就将思绪从纷乱爆炸般的信息中抽了出来,定睛去瞧。 “受、命、于、天、既、寿、永、昌……” 他一个字一个字的看过去,流连了只肖片刻,便毫不犹豫的开口回答。 “回父皇,儿臣觉得‘昌’字写的最好。” 朱元璋于是便哈哈大笑了起来。 “好眼光,这‘昌’字当年咱可是废了不知多少张纸,毁了多少块玉才练出来的!!” 朱棣捧着玉玺的手都在发抖,却又分毫不敢表露出来。 他又怎会不知!! 当初朱元璋忽然要练一个‘昌’字,可没故意瞒着谁,虽说字稿也未流传出去,可朱棣毕竟身为皇嗣,怎会没见过? 可问题是,这个被深深埋在北元的一处朱元璋绝对此前从未来过的地方的‘玉玺’之上,怎会出现朱元璋本人的字迹? …… 朱元璋和朱棣在回程的路上,碰上了北元遁逃的宰相,顺手将其清缴了。 至此,漠北以南尽数收归回了汉人的手里。 一部分蒙古人没来得及跟着大部队撤离,留在了中原大地。 朱元璋遵守了他‘讨元檄文’中的承诺,没有对寻常蒙古人动手。 回到了南京城之后,朱元璋轻描淡写的宣告了新太子的册立。 ——原燕王朱棣。 于是,原本被留在京都已经开始站位朱允炆的那一批大臣又傻眼了。 太子逝世后,在藩王中遴选合适人选,本是人之常情,可这事儿放到朱元璋身上实在是有点叫人震惊。 不等众官员慢慢消化掉这个消息,朱元璋很快又颁布了一条更加爆炸的政令。 ——退位诏书。 66岁的洪武帝朱元璋在失去儿子的第二年,写下了一封退位诏书!! 朝臣们像是忽然被放生的一群鲶鱼,一时间心情简直无法言说,更有些茫然无措。 朱元璋的高压统治固然让人日日惊惧,可如今大明百废待兴,他却忽然放开手不管了,要退位让贤。 燕王朱棣确实武功卓越,可他毕竟连太子都没当过,甚至还没有自己完整的班底,如此赶马上任,真的能做好么? 然而不论朝臣们如何挽留,朱元璋显然心意已决,不打算更改了。 至于朱棣做不做的到,又做不做的好? 朱元璋半倚靠在龙椅上,看上去很是疲倦淡然。 “老四,你自己的意思呢?” 这皇位,你接还是不接? 朱棣仍然是那副面色空白的飘忽样。 他甚至下意识一哆嗦,想跪下说上几句什么儿臣经验不足之类的套话。 可当他正要开口的一瞬间,觑见了朱元璋眉宇间深深的疲惫和倦怠。 那话便生生咽进了肚子里。 他单膝跪下接旨。 “遵父皇旨意,儿臣愿意接过大任。” 朱元璋已经很疲惫了。 他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告诉所有人,他即使留在这皇位上,也已经做不好这个皇帝了。 朱棣很多时候自问是看不透朱元璋,猜不透他心中所思所想的。 甚至于他现在都还有点不敢置信和匪夷所思,父皇竟然当真要封他做太子,甚至还要传位给他! 可是就在那一瞬间,他看清了朱元璋深埋在那些未曾宣之于口的秘密之下的疲倦无奈。 他或许……是真的已经认为自己不适合再做皇帝了。 他的眼神已经不再是洪武大帝,只是朱元璋,只是朱重八。 一个迟暮的,正在等死的老人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