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华夏的羸弱,大抵上要从清朝的后半部开始计算起。 当闭关锁国等等政策的出现,清政府还沉浸在天朝的大梦之中的时候,其他国家都开始把视线对准了华夏。 而一旦一个国家开始衰落,它必然会受到欺负。 但同样伴随的,也是整个国家的民不聊生。 卢芹斋就是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年代。 他1880年出生在湖州的一个小村子里。 卢芹斋原名不叫卢芹斋,而是叫卢焕文。 焕是他的辈分,必须在中间,而文字或许是他父亲取名时最大的奢望,也可能是社会底层人民的一块遮羞布。 在卢焕文十岁的那年,母亲无法支撑巨大的家庭开销,含泪自尽,紧接着父亲也跟着一命呜呼。 失去双亲的痛苦一下子让卢焕文无法承受,在村子里面像行尸走肉一样的木讷。 他不想沉浸在这种痛苦,于是就选择离开。 幸运的卢焕文进入了富足的张家,成为了一位佣人。 这张家是富足之家,而卢焕文跟随的张家二公子,也是后来被称为国民政府四大元老之一的张静江。 现在魔都人民广场上的大白楼曾经就是张家的资产。 1908年。 张静江开始变卖资产,支持中山先生的事业。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,卢焕文脱离了张家,正式改名为卢芹斋。 凭借这些年和张二公子四处出国游历、学习,卢芹斋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。 那就是倒卖古董。 卢芹斋,是一个让现在的华夏古董界谈其名字便会大骂一通的人。 他可以说是华夏古董界的败类和卖国贼。 把大量的华夏稀有文物贩卖给欧美国家,包括青铜器,南北朝和隋唐期间的瓷器。 据传说1949年以前的华夏古代文物损失有一半出自他手。 只是在外国人眼中,他是古董教父。 1910年。 此时的卢芹斋已经在法兰西开了自己的第一家古玩店。 这中间还有一个风流故事的小插曲。 据说在卢芹斋古玩店的隔壁,有一个帽子店,老板娘叫奥尔佳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