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阿卜杜·阿齐兹苏丹被推翻,另立穆拉德五世为苏丹,仅仅三个月后,8月31日阿卜杜勒·哈米德二世推翻了精神错乱的穆拉德为新苏丹,一年的时间三易其主。 伴随着民族意识觉醒,在波斯尼亚、黑塞哥维那和保加利亚相继爆发了大规模起义,并很快波及到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这两个奥斯曼帝国的藩属国。 奥斯曼帝国对起义进行了残酷的镇压,但却未能控制局势的变化,其在巴尔干的统治开始动摇起来。 在这个风雨飘摇之际 沙皇政府察觉到了机会,不失时机的打着“拯救土耳其帝国压迫下的基督徒”和“保护斯拉夫兄弟”的旗号,开始插手干涉奥斯曼帝国内政。 沙俄先是通过外交途径向奥斯曼帝国施加压力,但效果并不显著。 它所提出的集体保护斯拉夫人的建议遭到了英国,法国和唐国的反对,世界列强们在巴尔干问题上立场出奇的统一; 那就是防范沙俄借此发难,试图肢解并大幅侵吞奥斯曼帝国土地,将黑手伸向温暖的地中海。 随后,沙俄一计不成又生一计,倡议在波斯尼亚、黑塞哥维那和保加利亚实行自治,这也遭奥斯曼帝国断然拒绝。 但这一切 并没有能够沙俄收手,这个对殖民扩张有着着魔般迷恋的东斯拉夫大帝国,很难抑制蠢蠢欲动的侵略冲动。 这让英国等世界列强如临大敌,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应付,一旦爆发第10次的俄土战争,欧洲列强势必要干预。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英法关系已经没有拿破仑三世时期那么亲密,虽然法国积极向英国靠近,借以抵抗三皇同盟的压力。 但法国人不会忘记在普法战争中,英国人是站在德国人的一边。 还有与德国狼狈为奸的唐国,虽然表面上秉持中立立场,可实际上却大量的向德国输送战争物资,富有经验的将军和先进武器装备。 并且在法国沦陷后大举走私,严重损害了法兰西的利益,伤害了法兰西人民的感情。时间才过去几年,哪会这么健忘? 要让法国与这些表面一套,背后一套的世界列强联手对敌,从感情上就过不了这一关。 没有法军的帮助,这就让英国人坐腊了,他也不敢独自面对强横的沙俄帝国军队呀! 大英帝国确实强大,在世界各地几乎所向披靡,200多年来未逢敌手,总是能取得关键战役的最终胜利。 但那指的是英国皇家海军,而不是英国陆军。 客观的评价 欧洲列强中陆军力量以德,法,俄为翘楚,无论规模和实力都超过了其他国家,这也包括英国。 若是加上唐国,基本上能够排到第四或者第五,大概齐是和英国陆军不相上下的位置。 这里有个前置条件:就是在欧洲大规模用兵。 鉴于跨洋投送兵力的超高难度,还有大唐帝国陆军总体规模偏小,即便经历北美战争后数次殖民扩张,皇家陆军的总体规模依然保持在35~36万人之间。 除此之外,还有10万皇家禁卫军。 依照大唐帝国现有的兵力规模,十万皇家禁卫军那是一个兵都不会调出,其作战范围仅限于北美,甚至仅限于帝国本土。 皇家陆军36万人担负着沉重的卫戊任务,在云中省和哥伦比亚新殖民区,持续的清剿作战任务并没有停止,而是年复一年的在进行中。 再加上北美驻军,大唐帝国皇家陆军能向海外投送的兵力绝不会超过6万人,顶天了再增加3万(注;特指不进行战争动员的情况下)。 这种兵力在被称为世界怪物房的欧洲,可以说几等于无,压根儿起不了什么作用。 要知道沙俄帝国在欧洲区域的常备兵力就在百万以上,奥斯曼帝国近50万,德国70万,法国60多万,就连英国陆军都有30多万兵力。 几万兵力投进来,能济得了什么事儿? 现如今奥斯曼帝国能够与沙俄帝国硬扛的底气就在于英国,法国,唐国这些友好国家,知道这些世界列强一定会力撑到底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