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41章利益交换-《狂野北美1846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考虑到严峻的欧洲形势,英国不能失去唐国有力的支持,奥斯曼帝国作为整个欧洲的东部屏障,绝不能在战争中四分五裂。
    这关系到英国和欧洲的根本利益,我们需要一个虚弱的奥斯曼帝国挡在前面,才能不用直面沙俄潮水般的灰色牲口的巨大威胁。
    从现实角度来看
    伦敦一定会做出退让,谁会关心中美洲的那些西班牙后裔?”
    詹姆斯-克利夫兰勋爵的一番话,倾向十分明显,这让巴麦尊勋爵唏嘘不已,他已经预感到了伦敦政府的决定。
    特使大人的北美之行若想满载而归,就无法避免与大唐的利益交换。
    不是每一个英国政客都有着长远的战略眼光,采用适时的遏制态度,对大唐的殖民扩张划出红线,并且配合有力的措施。
    大家都顾着眼前,詹姆斯-克利夫兰勋爵想要不空手而归就必须做出妥协。
    可想而知
    他在给伦敦的汇报中必然会有倾向性意见,而伦敦考虑到当前焦头烂额的巴尔干局势,是最关注也是最需要支持的时候。
    顺水推舟的以特使的意见为主,几乎已经八九不离十了。
    大唐那位铁腕独裁君主仿若熟读人心的恶魔,总是能在最恰当的时机,提出一些略微过分但又让伦敦不得不接受的交换条件。
    作为一个即将离任的加拿大总督,即将返回伦敦,巴麦尊勋爵心中暗暗叹了一声,说道;“这也许是最好的解决办法,毕竟我们的核心利益在欧洲。”
    “依你之见,唐国能够提供超过20万的远征军吗?”特使先生再次问道。
    巴麦尊勋爵这次回答得很快,道;“必须要进行战争动员,否则不会超过10万人。”
    “这真的太遗憾了,与我们的预期有很大差距,唐国的军队人数至今只有三十六七万人,相对于其庞大的疆域,总量还是太少了。”
    “这个国家在美洲没有敌手,兼有两洋之利,在军事上的投入比欧洲国家少得多,这符合基本逻辑。”
    “对,您说的没错,可是这样一来大英帝国想要的更多援军,就必须付出更大的交换代价了。”詹姆斯-克利夫兰勋爵这时候也深感头疼。
    此行之前
    伦敦的保守估计是希望大唐帝国能够出兵20万,乐观一点儿,30万甚至更多都有可能。
    如此一来,英国陆军只要象征性的调配几万人抵达巴尔干前线,再加上奥斯曼帝国的40多万军队,就能够与沙俄周旋一番。
    算盘打的挺好,可现实让人大跌眼镜。
    唐国始终没有松口表现出愿意出兵的意愿,即便是迫于盟友关系,能够投入欧洲的兵力也十分有限。
    毕竟这是一场与唐国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战争,赢也好,输也好,怎么看都是个亏本买卖。
    唐国不会获得在欧洲的一寸土地,还要自行承担巨额军费支出,饭后三瓜两枣的贸易好处有限,怎么看都像冤大头?
    即便遂了大唐的意,难道真的会无条件全力支持吗?
    (本章完)
      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