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12章柏林-《狂野北美1846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在李察的亲身走访中,就能非常清晰的感受这种变化。

    当今时代的英法德等国普通家庭,一对夫妻平均养育5~6个孩子,英国家庭变少一些,每个家庭平均养育4.6个孩子。

    德国家庭多一些,每个家庭平均养育6.3个孩子。

    战争推迟20年,整个社会人口规模就要扩大1/3。

    大唐帝国就是和平的最大受益者,帝国本土自建立以来,70年没有经受过战乱,人口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。

    在1915年初,大唐帝国总人口已经达到2.1亿,规模是沙俄 1.4亿人口,加上德国6,000万人口之和。

    若是打一场欧战规模的大战,人口增长的曲线就会被生生打断。

    德国现在就是这样,无论城市乡村青壮年人口众多,整个国家具有很强的年青化优势,出于人口和经济爆发性增长的阶段。

    若是能沉下心来再发展20年,德意志民族的未来不可限量。

    可惜没有如果

    整个德意志民族都在为威廉二世的勃勃野心买单,城市供应紧缺,工人依然勒紧裤腰带满腔热情的工作,支持前线战争。

    但热情没办法当面包吃,有法年复一年的支撑下去。

    李察这段时间在柏林的观察,看到最活跃的就是犹太高利贷者,他们囤积居奇,哄抬物价。

    在面包供应短缺的时候,一块面包售价是战前的5~6倍,一盒灭菌王是售价的几十倍。

    难怪德国民众极度憎恶这些犹太金融家,所谓人在做,天在看,总有报应的时候。

    这些犹太人在北美没有一丁点的影响力,但在欧洲各国的能量可都不小,也包括英国与法国。

    李察只是以一个冷静旁观者的身份,细心的观察欧洲各国在战争时期的社会人文情况,这是让他非常感兴趣的新课题。

    他不会插手其中,更不会试图改变什么?

    唯一改变的东西,就是欧洲各国劫掠的华夏文物和古董,正在以空前的速度向北美大陆转移。

    同样转移的还有欧洲各国的古董珍玩,古埃及以及近东地区各国的文物等等,随同大了欧洲的财富流入北美。

    进入了新一年

    随着奥斯曼帝国加入同盟国阵营,两大军事集团在近东地区和阿拉伯半岛的战争陆续爆发,不可避免的波及到了大唐帝国在红海地区的利益。

    对此,大唐帝国做出了迅速的军事应对。

    1915年4月7~11日

    海湾的科威特地区,阿布扎比地区,也门地区和吉达地区,先后正式宣布脱离奥斯曼帝国,实施政治军事独立。

    其后不久

    上述各地区陆续宣布归附大唐帝国,成为其海外省之一,分别是吉达省,也门省,科威特省(包含卡塔尔)和阿布扎比省,共计4个海外省。

    这些地区就像李察所说的那样瓜熟蒂落,几乎没有引起多大的社会波动,也没有多少的反对力量,顺利的就纳入了帝国海外殖民统治区域。

    (本章完)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