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卢建军的办公室在四楼,韩莹不方便上楼,李顺让妹妹李小霞送她回家。 来到四楼见卢建军,卢建军给李顺倒热杯水: “罢工的事处理好没有?” “好了,工钱你打算怎么发放?”李顺反问。 卢建军打开抽屉,拿一份文件给李顺。 文件上写着,教育局将派专人下乡,配合广告店、工人共同测量墙体广告的尺寸。 做好台账,再跟广告店对账,最后统一发放工钱。 李顺觉得没问题,卢建军又递过来一本刑法: “我用笔标注的那条,你仔细看看。” 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,诽谤罪是指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,捏造事实诽谤他人。 情节严重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、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。 卢建军想让李顺报警,让警方立案调查这起诽谤案。 应该是杨光五金店的老板杨光,泄露李顺赊账买油漆的消息。 犯罪嫌疑人恶意散播谣言,导致三十个工人罢工,跑到教育局讨要说法。 从重重的圆珠笔痕可以看出,卢建军憋着一肚子火。 三十个美术老师过来搞事,是打他的脸。 工期被延误一天,是恶意破坏教企互助。 李顺放下刑法,摇摇头说道: “恐怕很难,警方很难立案。” 诬告和诽谤的犯罪成本有点低,譬如那个女生不会用清白污蔑别人。 “你试一试,难道你想让诽谤你的人逍遥法外?”卢建军说道。 李顺当然不想放过他,不过不太想走法律途径,收拾一个人有很多办法。 卢建军好像明白李顺的心思,拍拍李顺的肩膀: “不试试怎么知道有没有用?法律途径最稳妥,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搞小动作。” “好吧,电话让我用用。”李顺摁响免提,给宋强打电话。 电话接通,李顺一五一十说完罢工的经过: “强叔,我在杨光五金店赊账买油漆,不知为何消息泄露。有人借此造谣我没钱支付工人工资,三十名工人来找建军叔讨说法。” 电话那头陷入沉默,宋强在思考,李顺耐心等待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