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他娘的,太正规化。” 末了,他又补充一句: “好像他特别痴迷古董字画,还喜欢囤积茅台酒。” 百货方面,赵忠仁晓得。 省城钢铁厂韩兵媳妇儿就在代理。 以前一个小工人,摇身一变,成了什么郭姐。 二十多岁的小媳妇,硬是被一帮大老爷们捧着叫姐。 没办法,谁叫她手里有货源。 她时常吹嘘:“韩龙是我弟,我是他嫂子。 杨光树也叫我嫂子,晓得他是谁不?” 指了指天上:“大东家。” 不过,东西真的很实用。 衣服在上层圈子,很受太太小姐们喜欢。 打火机就不说了,老爷们最少有好几款。 防水手表也很夸张。 赵忠仁都托人买了一块。 电子手表,在学生圈,家属院,手上没有,都不比上学。 打鸣,报时,很是稀罕。 至于精米,精面,不用说。 抢手货。 眼红之人,举报信,天天往省城送。 不过没人搭理那些人。 什么年代了,谁还干这东西。 街边小贩,多不胜数。 主要是受益者太多,有人想动手,也要掂量掂量。 连锁反应,自己能不能扛住。 赵忠仁敲了敲桌子: “通知各个县城,明天开会。” 秘书马上跑出去打电话。 给两人散了一支烟,赵忠仁在做白日梦: “要是你杨光树能助我一臂之力。 我去京城把清明上河图拿来送你又何妨。” 不是喜欢古董吗? 这玩意儿,京城多的是。 小儿子刚回城,在朋友的带动下。 也收了些坛坛罐罐,字画。 身在小平大队的杨光树还不知道。 他设置的防火墙,在有些人眼中,就是个笑话。 他还时常沾沾自喜:“有事韩龙扛。” 有些事,上面要办,韩龙扛不住。 分量太轻,没资格扛。 杨光树接到消息,三天后,上面要下来调研。 还有各个县城老板,参观,学习。 杨光树不敢再作: “这几天厂房先停工。” “为什么,光树!” 早日建好,好领工资。 社员们比杨光树这个老板还着急。 况且,每天干活有10个工分不说,还外加五毛钱。 这等于是干一份活,领两份工资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