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杨光树说着违心话,实则差点被颠死。 这年代的路,可不能跟后世比。 阿姨把饭菜端上桌,赵忠仁招呼: “光树先吃饭,咱哥俩边吃边聊。” 三盘素菜,一盘干辣椒炒肉。 这位置,这伙食,真的很俭朴。 “光树,来喝一杯!” 没经过杨光树同意,直接满上。 “行!” 杨光树也没扫兴,大不了明天再回去。 一杯酒下肚,赵忠仁开始谈正事: “光树,你说我大力发展工业怎么样?” 杨光树一愣,今天赵忠仁怎么聊这个话题? 难道是在释放什么信号? “很好,大家有活干,不愁吃穿。” 杨光树有所保留,说的很浅薄。 赵忠仁没有不满,聊天,由浅入深: “要是我把私企放到明面上呢?” 杨光树夹菜的手停顿住: “赵哥,你刚才说的是私企?” “废话,国营厂有啥可说的?” 现在好多厂子濒临倒闭。 他头疼着呢! 到时候估计要有大乱子。 私企啊! 这个话题,有些敏感。 毕竟杨光树就是个投机倒把分子。 既然都聊到这,赵忠仁肯定提前得知消息。 那杨光树也稍微放出点干货: “如果你发牌照,私企会更加正规化。 甚至,更上一层楼。” 偷偷摸摸,都能有如此规模。 要是放开手脚,那还得了? 有些胆子大的,估计短时间内,能翻倍。 给点时间,厂子能扩大十倍以上。 不说别人,杨光树都蠢蠢欲动。 一帮兄弟,早就想扩张。 刨了几口饭,赵夫人就把空间给两人。 阿姨,端菜上桌,就没再出现过。 “你说要不要把大家集中到省城来?” 赵忠仁准备划一块地,供大家建工厂。 如果在后世,杨光树举双手赞成。 这年代嘛,还是算了。 “时机还未成熟,我不建议统一规划。 好多厂子,就地取材。 到了省城,肯定会增加成本。” 比如自己的几个厂子,原材料都在公社。 搬迁,工人们也不方便。 都是附近的社员。 如果到了省城,一年都回不了几趟家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