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36章:搞事,跟谁不会似得。-《春秋大领主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晋国的贵族非常多,极盛而衰的家族也不少。
    他念的那些都是有出任过“卿”的家族,一家又一家被攻灭,却是有后裔维持家族健在。
    另外,那些家族也只是继续存在下去,却要面临无休止的打压。
    吕武说道:“栾氏、郤氏非赵氏。”
    赵氏有韩氏兜底。
    这个是赵氏虽然在赵同和赵括那一代极尽嚣张跋扈,祖辈却对外施恩更多。
    栾氏和郤氏的崛起比赵氏晚,一代代却没像赵氏那样施恩。
    现在晋国说了算的是智氏和范氏。
    他们只想吃掉栾氏和郤氏来壮大自己,不可能手下留情的。
    别看那么多的家族也想跟着喝汤。
    等待栾氏和郤氏真的彻底完蛋之后,必然轮到他们战战兢兢,害怕自己哪天也得到栾氏和郤氏的下场。
    他们之中要是有聪明人,怎么都该想到下一层,栾氏和郤氏可以被分食,却是绝对不能真的亡了!
    现在魏颗就回过神来,脑补出吕武为什么要这么干,低声说道:“保郤氏不亡,以制智氏、范氏?”
    其实,郤氏哪怕没有灭亡,能留下一块封地都算幸运。
    他们肯定没有那个实力去对付智氏和范氏,顶多就是阴狠地盯着,随时准备给来那么一下。
    哪怕智罃和士匄知道了,他们在各家的要求下,再不愿意也不能做得太过分。
    现在可是有“灭人之国,不绝其祀”的习俗。
    消灭家族,没有第一时间全部灭掉,事后想再干,影响会很大!
    吕武赶紧摇头,说道:“武哪敢有此想。”
    当然是说假话了。
    栾氏和郤氏先后完蛋,智氏和范氏是最强的两家,没人敢正面挑战,暗地里埋些钉子是常规操作。
    这个跟智氏和范氏看到阴氏窜起速度太快,想要进行压制是一样的。
    而这个,其实也是正治圈子里面的常态。
    政斗带来的快乐,普通人是享受不到的。
    吕武的一连串操作下来。
    他们这一路的其余人,有些已经醒悟过来的家族,对吕武的处置表现出了绝对的配合。
    祁奚和羊舌职、魏颗更像是鹰犬那般,开始尽力尽责地帮忙处理一些琐碎的杂务。
    更多的家族回过神来,看吕武的眼神完全变了。
    他们搞不清楚一点,也就是吕武那么的年轻,怎么能有那么老辣的一面?
    背后是不是有很高的高人在遥控?
    比如,带着族人躲在封地不出来的韩厥?
    吕武不清楚众人在想什么或怀疑什么,知道了肯定会长笑不止。
    他这么做,其实是有那么点有恃无恐。
    不是阴氏强大了,不再畏惧智氏和范氏。
    纯粹是,智氏和范氏知道后也不能怎么样。
    智罃和士匄最多也就骂一句:阴武此人有为“卿”之姿!
    想在晋国当任“卿”可不光要家族实力强,更不需要本人敢打敢杀,最为重要的其实是有头脑。
    吕武整合了一部分郤氏的力量。
    他们这一路的贵族有些懵了!
    仅仅是几块封地的郤氏武装集结过来,数量竟然达到了四个“师”啊!
    而这只是“黎”地周边而已。
    可以想象郤氏是多么强大。
    另外,四个“师”可不是凑数的。
    也就是说,里面的“徒”占了多数,剩下也不会是农夫,是有经过训练的“羡”。
    先前“黎②”说是有两万守军,其实“徒”的数量不会超过三千,“羡”占了一万左右,剩下就真的是凑数的。
    当时都到了最危急的时刻,能拿得起武器就必须上,跟平时完全是两回事。
    有了郤氏的四个“师”,再加上吕武原先就带来四个“师”又两个“旅”。
    他们这一路的兵力瞬间膨胀到了一个满编“军”和三个“师”又两个“旅”,战兵数量达到六万三千。
    要是再算上征调的(辅兵)民伕,总人数超过十二万。
    有那么几个人总是会有意无意间问起,等这一次事件结束之后,郤氏的这些军队要怎么处理。
    不就是想瓜分了郤氏的军队吗?
    吕武觉得那些人就是在想屁吃!
    他自己肯定是不敢成建制接收的。
    起码不能接收郤氏的高层,要不老吕家就不再单纯是老吕家。
    接收中下层则没问题。
    事实上,高层的事情会影响到中下层,可是中下层只能被动接受,很难去影响到高层。
    说白了就是,一旦出了什么事,承担后果的会是全员,但中下层一般只有受灾的份。
    中下层换到哪一家都一样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