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5章:手持棍棒,口呼逆子-《春秋大领主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晋国还没有发生过“玩命别人去,好处一起享受”的先例。
    出多大的力气,得到多少好处,才是一种普世的公理。
    吕武心想:“智罃这是觉得我好欺负?”
    他没有给时间让士鲂、魏琦和解朔多想,说道:“攻齐以我为主,不必理会国内。”
    这特么!
    智罃咋不把自己的家业给全国贵族分一分?
    慷他人之慨,成习惯了啊!
    这事没算完!!!
    吕武要真的答应下来,以后还怎么单独统兵出战?
    他就算是顶着得罪智罃也要做出反应。
    不止是向一起出征的“卿”与贵族保证。
    他还给国内去了回复。
    就一个意思!
    已经任命他吕武为攻齐的总指挥,想怎么打,国内就不要瞎哔哔了。
    另外,他会严格地将战利品进行六四分,国君想怎么处理其中的四成是国君的事情,其余事情不用谁来瞎操心。
    怎么给国内答复,他没现身说法,搞了渠道将消息传递得人尽皆知。
    一时间,下军和新军沸腾。
    从上到下皆是认为吕武有担当,乐意在吕武的指挥下建功立业。
    事实上,就没有自己的命来拼,该得到的好处却要进行分享的道理。
    规矩是六四分。
    该让的利益已经让了。
    还想怎么样!?
    当然了,吕武那么刚是建立在回复的最后一句话。
    他问智罃,有了这个“分享”的先例之后,谁还愿意不惜性命去博取功业?
    有了这一句话,他就是在为晋国的未来感到担忧,才不是在乎自己的利益。
    玩道德绑架?
    开玩笑!
    信不信吕武能变着花样来玩。
    或许无法将智氏给玩没了,两败俱伤则绝对没有问题。
    “若有责难,我与下军将同当。”士鲂态度明确,动机不明。
    他当着魏琦和解朔的面就那么表态。
    身板太小的解朔几次嘴唇动了动,最终没有吭声。
    魏琦则是笑吟吟地说:“栎阳氏与阴氏两位一体。”
    很好。
    这样一来,出征的四位“卿”就有三位算是一伙的了。
    然后,吕武、士鲂和解朔不得不思考魏琦那句话的意思。
    魏琦说的是栎阳氏,不是魏氏。
    这就直接表明魏氏内部对怎么跟阴氏相处是存在异议的。
    栎阳已经决定继续跟意识保持友好,并且是互相扶持的关系。
    要是再进行解读,魏氏内部已经出现分歧,各支脉的想法不再一致。
    而解朔根本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一个得到吕武扶持的机会。
    曾经的栾书为什么要尽心尽力扶持中行偃?
    肯定不是因为栾书和荀庚哥两好。
    完全是因为中行偃直接对栾书表态,会当一条默不吭声为栾书咬人的狗,才得到栾书的全力扶持。
    当然,中行偃的话不是那么讲,意思就是那么个意思。
    如果解朔有中行偃的自觉?
    吕武真的不介意扶持解氏。
    没有当狗腿的自觉?
    凭什么还想别人帮一把。
    那一刻,吕武已经决定接下来攻齐没解氏的什么事。
    吕武才不会承认自己是小鸡肚肠。
    看起来解朔好像没得罪吕武?
    实际上,士鲂和魏琦先后表态,解朔却是没给个说法,已经造成得罪的事实。
    解氏只来了两个“旅”。
    作为晋国的“卿”只带两个“旅”出征,士兵的素质还不怎么样。
    如果让列国窥探到真相,他们必然更加坚定自己的猜测,认定晋国是真的不行了。
    吕武打算雪藏解氏,也是为了晋国考虑。
    是不是?
    要不然发生解氏军队对阵齐军被暴打的事,影响会很大的啊!
    身份地位足够高就是有这样的好处。
    明明是摸棱两可的事情,只因为领导脑海中的念头稍微转了一下,事态就往坏的方向狂奔不停了。
    这就是权力为什么会那么甘美的原因!
    吕武在这一次出征给解氏安排得妥妥当当,面对解朔时该是什么样的态度还是什么样的态度,并不会让解朔察觉出什么端倪。
    活成了曾经厌恶的人。
    硬要说点什么感言的话?
    那就是——真爽啊!
    吕武先跟魏琦进行沟通,再正式见季孙行父。
    这位鲁国执政当然是对吕武执礼甚恭,不敢有任何失礼的地方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