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一章 野补(六十七)-《天纵莫敌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彭伍摇头说:“之前日伪军气势汹汹进攻潜山梅城时,我们都绝望了,以为这次大战只怕要死伤无数,我们这些人活不活得下来还说不定。在水吼设防御阵地,我们又一次想到了死,以我们的力量,怎么可能挡得住三四千日伪军的进攻。没有想到,你们一来,大部队还没有出手,形势就大为改观。你们莫老大还真是日军的克星。”

    彭伍的话得到了指挥部里所有人的共鸣,大家都点头不止。

    跟在刘五魁身边的报务兵背上背着的报话机响了,报务兵戴上耳机,咿咿呀呀说了几句,放下耳边后。用桂林官话对刘五魁说:“建国军增援部队已经到了皖河渡口,正在渡河,是一个整编步兵营的编制,三百八十一人。有六挺歪把子,没有掷弹筒。”

    彭伍松了口气,没有掷弹筒是个好消息,据齐桂山说,余井的日军是有掷弹筒的,大正十年式掷弹筒,总共六具。与刘五魁手里的十八具八九式掷弹筒相比,简直拿不出手。八九式掷弹筒的造价是大正十年式的二十倍,即使是日军也不能普通装备,野补团的这十八具八九式掷弹筒也是东拼西凑才得来,自己抢夺,徐平赠送,最远的有四具竟然是从莫敌游干班的同学、第十九集团军第四军的上校刘敬之手里买来。这两种掷弹筒使用一样的日产91式*作为炮弹,却能发射出完全不同的效果,难怪莫敌也把这十八具掷弹筒视为宝贝。

    彭伍营是国械营,一色的中正式,长柄*,不能供掷弹筒用,但是,昨天缴获的齐桂山连几百颗*,却都是91式,能够作为掷弹筒炮弹。彭伍屁颠屁颠把这些*集中起来,送到刘五魁面前。刘五魁乐了,正愁炮弹不够,立即就有人送上,真是有福之人不用忙。

    过了约两个小时,再传来消息,建国军已经全部渡过了马闸渡口,一条渡船来来回回,一趟只能坐三四十人,渡完一个营,确实不易,累得摆渡的船老大两臂发麻。

    从渡口到余井镇上不过六七华里,走路也就是一个小时,彭伍问:“都准备好了吗?”

    各部门一齐回答:“准备好了!”

    一连长张怀初告诉彭伍,团警卫连到了,把昨天的俘虏大多带走,有十一个俘虏在齐十八的带领下要求留下来,参加对余井的战斗。彭伍同意了,让这十一个人组成一个班,班长齐十八,放在营部,由营部警通排负责管理。

    一连在前,二连与营部居中,三连排尾,除了把后勤部门留在龙潭,全营出发。

    齐十八是个很爱说话的人,看着掷弹筒排身上背着的武器,发生了强烈的兴趣,问肩上斜背着M712的刘五魁:“长官,你们这是什么部队,你老一看就是当官的,身上背一把大驳壳,你下面这些人反而一人一把*。”

    “*?”刘五魁笑着说:“小子,走眼了吧!”从身边一个士兵腰上拿出一把手枪,递给齐十八,说:“开开眼,这可不是一般的*。”

    齐十八一看手里的枪,与平时见到的南部十四基本一样,又不相同,这个枪居然是快慢机,枪身上的色泽也不一样,南部十四是碳色,这个竟然是很高档的银色。刘五魁把枪插回士兵的枪套,对齐十八说:“东西差一点,可就差大了!”把士兵背上背的掷弹筒拿过来,递给齐十八,说:“再开开眼,看看什么是好东西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