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一章 野补(七十三)-《天纵莫敌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收到张生虎的电报后不到十分钟,截获了孙权给余井李富贵的电报,与张生虎说的差不多,孙权只是进一步强调对方火力凶猛,他将率军誓死抵抗,尽量坚持到援军到来。特别指出,对方领军者为176师野补团三营营长钟良,进攻部队为野补团三营和警卫营重火力连。看着电报,莫敌差不多笑出声来,谭何易也知道,这是故意打马虎眼,钟良和刘五魁怎么可能出现在源潭,早已走在去罗岭的路上了。

    余井的李富贵拿到求救电报,第一时间找到日军中队长,日军中队长看着李富贵,一脸的怪笑,说了一大通的日语。通译解译了半天,李富贵才知道,中队长太君的意思是,建国军求救,救与不救,都由建国军自己作主。他的责任是守住余井,不是救援源潭。李富贵一听,*冒火,居然分得这般清楚,好好好,你不救,老子去救,老子不仅要去救,还要大张旗鼓的去救,让余井的老百姓把消息告诉龙潭的对手,此地空虚,欲攻从速。狗日的日本人,一点义气也没有。

    回到建国军驻地,李富贵一声吆喝,全体拔营,留守人员不留下,一粒米也不留下,浩浩荡荡直奔源潭。

    从余井到源潭,是大别山南麓一条平缓的谷地,山谷间有两里多宽,一直从余井延伸到源潭以及更远,公路贴在谷地靠南的一边,左边是平缓的谷地,另一边,则是低矮的山丘。山虽然不高,却是打埋伏的好地方。突击连副连长张重山的拐把子排十二挺拐把子一字排开,成了堵头的防线,张怀初的一连成了兜尾,从堵头到兜尾这短短的一截路,石重让人埋了一百多颗*,只要伪军进入埋伏圈就同时引爆。

    “营座,大家都是中国人,这么炸是不是有点过于残忍?”黄英毅问。

    “不然怎么样?走到路上跟他们先礼后兵!”石重笑了,说:“莫老大曾经给我们拆过一个字,就是武字,武字由两部分组成,一是止,一是戈,武的目的,就是为了停止干戈。用文,用礼,都不能达到止戈的目的。我们面前,是李富贵的一个营,三四百人,如果不打掉一部分,他们会接受我们止戈的好意吗?”

    黄英毅点点头,说:“道理我懂,就是不忍心。”

    “慢慢就习惯了!”石重说:“你没有经历过淞沪大战,也没有经过黄梅大战,多见几次自己人的尸体,你的心肠就会变得比铁石更硬。”

    “我知道了。”黄英毅回答了一句。解开了心底的疙瘩,黄英毅恢复了智慧,继续说:“营座,我带突击连三排到路边大塘拐对面那座矮山上面去埋伏,被炸了的建国军肯定会到处乱跑,前有张重山,后有张怀初,建国军只会横向逃窜,三排的水连珠准头还不错,射击距离也远,在矮山上打狙击,好比筷子点豆子一样。再打翻一批,赵胜安连长就可以收官了。”

    石重看了看地图,说:“不错,你这个提议不错,把突击连那两具大正十年手炮带上,虽然射程短一些,还是有用的。”

    黄英毅走了出去,看着他的背影,石重淡淡的笑了笑,这是个不亚于黄天化的杀材,他的战场整体感和战争直觉非常好,就是年龄还太小了,要经历一些事,长大点,成熟点,肯定是一把打仗的好手。

    从余井过来并不需要太久,李富贵拖拖拉拉两个小时,也到达了岭头。在岭头,李富贵没有发现什么异样,天凉了,几个老人裹着厚厚的衣服在晒太阳,看到有军队过来,斜了一眼,没有理睬,看向一边。李富贵让人过去打听情况,回来报告说,老人们说了,昨天晚上这里住了大军,人数跟这里差不多,今天一早全部奔东北源潭方向去了。得到情报,李富贵放下心,看来孙权的报告是真的,一个营的国军,已经出现在源潭,那途中就不会出现什么妖娥子了。

    刚刚放下心的李富贵没有想到,就在两公里外的瓦屋,石重已经等得他好不心烦。

    “二鬼子前队已经进入瓦屋。”这是张怀初的声音,第一次用报话机,他有点不知道对着什么地方说话。

    “二鬼子走得不松散,全部人马已经过了瓦屋。”张怀初的声音让所有人都很兴奋,伪军走得不松散,*炸起来就比较有效果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