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二章 战余(五十二)-《天纵莫敌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“与这种人搭伙,也是个累。”李本一说:“不推不动,一推一动。不过也有个好处,对上峰的命令绝对执行,无条件执行。”
    “这就足够了!”莫敌说:“李广兄,你要搞清楚自己的定位,你不是他的工作搭档,而是他的上峰,你的命令,他无条件执行。”
    “啊!”李本一楞了一下,嘿嘿笑了起来,可不是这个道理。
    在但家庙师部举行的接风宴很有李本一特色,李本一讲究的是官兵同乐。龚庆元的第一批押送部队是两个连,因此接风宴就成了师部几个主要长官,为新来的两个连进行接风。接风宴由副师长崔坚一手操办,吃的是盆菜,也就是传说中的一锅出,素菜打底,荤菜盖面。荤菜也不复杂,大块猪肉而已。一个班一盆,秩序井然,没有酒,米饭敞开供应。李本一的主席与士兵们的宴席菜式完全一样,也是一大盆,唯一的不同是就餐条件,士兵们的酒席没有桌子,甚至连凳子都没有,大盆往地上一摆,围着大盆,蹲下一圈就开吃。李本一的主席是有桌子的,还有椅子,坐在椅子上的除了之前那四个人,还有师政治部主任戴家谨和师后勤部主任刘荣春。此外,龚庆元带来的两个连长也陪坐末位。
    用风卷残云来形容接风宴是相当适合的,不到五分钟,各班就站起来离开,盆菜吃得干干净净,每人的碗筷就一点不沾油星,整齐的摆在盆里,跟没有使用过一样。这个场面把莫敌看呆了,问身边的连长,每次吃饭都这样吗?连长告诉他,刘青龙的这个团,这两年在明光一直跟着李本一,吃饭光盘,是李本一的最低要求,需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,绝不可浪费。莫敌摇头不止,相对李本一的治军严谨而言, 自己的野补团就有点散慢了,甚至说有一些匪气。
    比士兵们多吃了五分钟,李本一们也放下了手里的碗筷,吃不言寝不语,李本一做得十分到位,在他看来,军营就是军营,在军营中,一切行动都必须像个军人。莫敌暗暗摇头,幸亏自己不是李本一的下属,不然,这种要求,会把自己瘪疯。两个连长听到吃完起立的口令,松了一口气,连忙告辞,要回连部。把吃得一肚子紧张的两个连长放走之后,一行人回到师部作战室,泡上一壶茶,慢慢的谈心。
    “龚参座这次能够在蚌埠筹到多少粮食?”后勤部主任刘荣春问,这位原本是414旅827团团长,撤销旅一级建制后,因为年龄偏大,进入师部当任新职,所部由颜俊隆率领,改组为野补团。
    “蚌埠的粮食比六安的便宜一些,师座让人送去的钱,全部买了,大约有十万斤左右。”龚庆元说:“只是从蚌埠到霍山运输不便宜,连运费,成本就上去了。”
    “那也好过在舒城,有钱也买不到粮食。”刘荣春说:“十万斤粮,送到舒城后,能吃一个多月了!昨天接到舒城412团团长何述圣上校的电报,库里的粮食最多还能吃到明天,后天一早,肯定断粮。参座这第一次两万斤粮,可算是解我燃眉之急,不是开玩笑,真的要饿肚子了。”
    “十万斤粮,也只能作一缓冲,一来是没有钱,集团军救助也只能有这一次,一个月之后,如果我们仍然不能把自己的驻地拿下来,饿死也是咎由自取。”李本一说:“138师,上面给了我们四个县的辖地,如今只剩两个,纵观安徽全境,辖区越打越窄的也只有我们138师了。我想听一听,对下一步有什么想法,坐吃山空,等上边救济,还是果断出击,收复失地。”
    听到李本一的话,大家都不敢作声。上一次413团在桐东失利,连累414团也丢掉了庐江,三个团一起挤在舒城。舒城是何述圣412团的辖区,养活一个412团有余,却无法养活更多,虽然413团的人数所剩无几,三个团加起来总人数仍然可观。新来的刘青龙413团是个满编团,一旦全部到位,到哪里安身?霍山还是舒城?
    二十一集团军和安徽省警备司令部的命令很明确也很有问题,138师三个主力团,412团舒城,413团无为,414团庐江。舒城没有问题,问题是庐江和无为,庐江除了414团之外,还有一个和平建国军的王占林团。而在无为,413团在去年十月来到无为时,这里可谓七十二路反王八十一路硝烟,有游击挺进军,有和平建国军,有新四军,有土匪,有江霸,还有日本人。413团夹身其中,呼吸都困难,更不用说要求当地政府承担军粮军饷了。难怪被弄得灰头土脸,连莫敌也表示同情。
    “我的想法是,尽量节省粮食,减两餐干的为一干一稀,至于菜,能不吃就不吃吧。”崔坚的话,透着一股的无奈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