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四章 小师姐的婚约-《我的主神女友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常凯申与桂系之间的战争打得如火如荼,武术学校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。
    从开办工厂以来,傅轩再次忙得不可开交,很多程序化的事情可以交给手下的人去完成,但还有很多细节化的东西,需要他亲力亲为。
    经过几天的考察,校址定在佛山城北郊区的一片空地,校区建设分两期进行,先把部分的练武馆、教室和校舍建成,以供尽快投入使用。
    要不是找不到现成的地方,傅轩其实并不想新建一个新的校区,因为在九年之后,不是被轰炸成废墟,就是便宜了鬼子。
    所以他选择了完全没有设计、最省钱的建设方案,也是建设速度最快的。只是没想到这个方案得到其余人的一致赞同,都认为只要省钱就是对的,减轻资金负担。
    开校时间初步定在六月初,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,除了校区建设,要准备的事项还有很多,其中最重要的是课程设置和招聘老师。
    课程包括武术课程和文化课程,按照他的设想,这不仅仅是一个教武术的学校,要以武术为核心,培养不同方向的人才。
    例如体育方向、保镖护卫方向、武术教学方向和武术演员方向,如果只是单纯的培养武者,武校不赔钱才怪。
    入学一律免学费,但要签订协议,毕业之后要为他的公司工作五年,当然这些公司都还没成立。不想签订协议就要缴纳较为高昂的学费。
    按照多样化的课程设置,就要招聘不同类型的教师,但在此时的国内,保镖和演员的教学还是一片空白,他只好找来一些资深护院和镖头,导演和演员。
    除了叶问这个荣誉武术顾问,他还把宫老也拉上了,有这一南一北两位武术大师坐镇,不仅能震慑一些宵小,也能吸引到南北各地想学武的人。
    除了筹办学校,傅轩当然也不会忘了老招数:广告轰炸,有了上一次宣传的经验,这次的宣传准备得更为充足,效果也更好。
    结合民国时期习武卫国的热潮,武校的反响十分之热烈,与各省成立的国术馆不同,武校不仅能学武,还教文化知识,并且免除学费,吸引力十足。
    武校的宣传工作,当然不能漏了自家的《华南阅报》,先是一期的头版宣传,往后每期都有专栏报道。
    柳青青又在《回明》中加入武术元素,讲述明末时期武林好汉保家卫国的故事,多少能激发一些读者的习武之心。
    与此同时,报社也在快速发展,约到了更多的文学大佬和很多好稿子,造成版面不足,由一周一期变为一周上下两期。
    刊发的范围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延伸,销量每天都在飞速增长,影响力不弱于一般的新闻大报。
    柳青青又抽空成立了一个出版社,专门出版《华南阅报》上连载的小说诗文。
    如今身兼报社和出版社主编的她,好忙好忙好忙,《回明》只好交给智能助理来写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