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四十节 开创新流派-《技艺天王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“十五万已经是我能开出的最高价。”
    三七分油头的店老板不断诉苦,讲述交易中存在的风险,老罗脸色阴晴不定。
    他并非真正的资本家,玩不过资本家的忽悠,最终答应了十五万的出售价格。
    于垃圾堆中捡来十五万,与网页新闻看到的捡漏一般无二,一样的低成本,高收入,一样的利润暴涨,一样的夸张刺激。
    何况,他没有花一分钱,相当于白捡!
    攥着十五万巨款,老罗欣喜若狂,宛如范进中举般兴高采烈的离开了。
    老罗离开后,店主人刘庆呵呵一笑,从口袋掏出发蜡、梳子、镜子,开始整理发型。
    力求把自己打点得人模狗样。
    然后才手执放大镜,微微弓腰,翻来覆去的观察青铜油画的做工,推敲其价值。
    “奇怪……乍一看,完全没有古代青铜器那样精湛的做工。相较于古代青铜器,甚至显得十分的粗制滥造。
    但青铜油画上的铜结晶,却是排列得疏密有致,自然而然,全然没有违和之感。
    反而如海滩上的洁净细沙,自然舒卷,简直是清水出芙蓉,天然去雕饰。是用机器锻造的吗?”
    刘庆点燃一根香烟,目光落在两件青铜油画上,在烟雾缭绕中沉吟思索。
    不。
    机器绝对做不到这一步!
    那么。
    因此得到的结论便是:这两件青铜油画,恐怕可以大做文章!
    刘庆决定将它们直接送到法国,交由一位在法国小有名气的艺术家掌掌眼。
    同时。
    让两件青铜油画在该艺术家的小圈子内流传。
    如果能得到一些高名气艺术从业者的赞赏。
    那么这两件青铜油画的价值,会立刻飙升。
    等热度高了。
    再送到顶尖拍卖行拍卖……
    想到这里,刘庆磨刀霍霍向猪羊,恨不得立刻飞往巴黎。
    他就是一位典型的投机主义者,这些年在香江、巴黎等地鼓捣了许多抽象画的营销。
    甚至于。
    前段时间,‘猪中毕加索’的营销,他也有参与。
    最终十几幅母猪叼着画笔,随便涂抹的油画,卖到了五万美元。
    当然。
    只是随手为之。
    而这一次,刘庆十二分认真。
    因为他总有一种奇特的预感,这一次能血赚!!!
    这份预感无根而生,却萦绕不散,让刘庆坐立不安。
    不过。
    也坚定了刘庆为之冒险的决心。
    有百分之七十的可能,他就会试一试,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,他哪怕卖掉房产,都会去做。
    眼前这两件作品,虽然不知出自哪位大师之手,但却是给了他百分之九十可能的预感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一个星期后。
    青铜油画从中华,辗转来到巴黎。
    它们失去了原本的身份,而是以一位法国艺术家遗作的身份,出现巴黎一位铜艺师的工作室。
    与它们相伴的,是一封信。
    信中讲述了一个灰色调的故事,一位被编造出来的艺术家——巴特。
    巴特从小学习绘画,喜欢用强烈的色彩刺激感官。
    但是。
    巴特的作品一向无人问津,这让巴特抑郁绝望:
    ‘我觉得我像一条粗野的大狗。
    只会踩着湿漉漉得爪子走进屋里,只会妨碍所有的人,甚至还不停的大声狂吠。
    我的导师,我的父母,我的朋友,我的哥哥,都不喜欢我,甚至我以前的妻子,也弃我而去……’
    这是巴特二十三岁以后的真实状态。
    他在寻常人眼中就是一个怪人。
    但是孤独,也让巴特有了更多的时间思考创作。
    接下来一年。
    巴特尝试更饱满,更富有诗情画意的调色。
    因为那样能赚更多钱。
    但是。
    他再一次溃不成军,他的作品中总有一份阴郁。
    就像他在田野间看农民割麦子。
    总觉得那些小麦才是真正的人,被镰刀无情的收割者。
    这种思想,让巴特一直失败,社交圈也越来越狭窄,性情也越来越孤僻。
    在三十岁时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