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五六章 微妙的平衡-《獒唐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武承嗣就这么走了。
    望着其离去的背影,李贤眉头深锁,难见笑颜。
    他原本以为,武则天病重之后,下旨让他理国,这是在给他机会。
    可是,现在看来,这个机会似乎太渺茫了。
    到头来,老太太还是倾向于武承嗣,即使现在还不能把朝政交给他,却也想着让他安心。
    那自己呢?
    难道?真的像李显说的,只是一个陪跑的?
    寂寥的回身而走,看着这巍巍皇城,李贤心说,看来,这里他呆不了多久,等李千里与李多祚交割军务一完,就轮到了武承嗣。
    之后,武承嗣也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入城,接手他的位置了。
    李贤不知道,这次离开,什么时候还能回来。
    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    好吧,李贤的多愁善感似乎有点多余。
    因为,李多祚确实是不日进京,和武承嗣几乎是脚前脚后。
    但是,谁也没想到,就是简单地交割十万禁军的军务,这老哥俩却足足折腾了半个多月也没弄完。
    按说,这事儿一点不难。
    李多祚和李千里需要做的就是,清点各军人员。
    别出去是十万,回来是九万九,那一千没影儿了。
    然后,出征所用粮饷数额,结余多少,这个得清点明白吧?
    还有军械耗损,折了几根车轴,丢了几把弩,这些也要算清。
    再然后就是,此次出征,李多祚觉得哪些兵卒将校表现不错,上报功赏。
    就这么点事儿,说句不好听的,两天要是弄不完,那就是主将不识数儿。
    可也偏偏就是这么点事儿,不但半个月还没着落,而且往后看也是遥遥无期。
    问题出在哪呢?
    就出在这个点验粮草结余,军械耗损,还有上报功赏上了。
    这些事儿,光李千里和李多祚没用,还得兵部出人参与点验。
    核实无误之后,汇聚成册,再由兵部侍郎盖印签押,上呈陛下。(现在是呈给李贤)
    这事儿看上去好像也不难,难就难在,新任的兵部侍郎魏元忠还在回京的路上呢,而老侍郎早就提前被武则天打发出京了。
    等于说,兵部现在没人做主,更没有盖印签押。
    没有兵部签押,这事儿就结不了。
    结不了,李多祚和李千里就在这儿吊着。
    他俩在这儿吊着,武承嗣就得在城外吊着。
    这事就僵在这儿了。
    第(1/3)页